新闻动态
蚊子是中国人民非常讨厌的一种“吸血虫”,人们对这种虫子之厌恶由来已久。蚊香出现的具体时间还不太清楚。大约汉代开始有真正的烧香,因为汉代出现了香炉。此外,史籍记载,汉代曾有通过焚烧“月至香”以“避疫”的记载。蚊香随着材质的变化,功能也在扩大,因而在此基础上衍化出以“驱蚊”为目的的“蚊香”似乎也在情理之中。
原始的蚊香出现在宋代; “端午时,收贮浮萍,阴干,加雄黄,作纸缠香,烧之,能祛蚊虫。”这应当是较早的“蚊香”,其所使用的主要原料雄黄,雄黄是硫化砷矿石,也是古代用途很广泛的杀虫剂。尽管中国古代已经有蚊香,但进行技术革新并使之进行工业化商品生产是由外国人首先进行的。
1849年,有个英国园艺学者在从浙江西部到福建武夷山的途中,由于气候炎热潮湿,他和随从都被蚊子叮得整夜无法合眼。后来他的随从购买了一些当地人使用的一种蚊香,这种蚊香对驱杀蚊虫很有效。后来他把这一信息带回欧洲后,引起西方昆虫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,纷纷询问他这种蚊香是由何种物质所合成。后来,他在浙江定海了解该蚊香的配方,发现此种蚊香由松香粉、艾蒿粉、烟叶粉、少量的砒霜和硫磺混合而成。
后来,日本一个青年窃取了这个技术,把艾草硫磺碾碎成粉,卷成盘式以增加燃烧时间,加入菊酯以增加药效,此种技术一直沿用至今。